今年以来,核工业地质队安全生产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落细省局关于安全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结合大队实际和公益职能履行,着力构建“一引领两共建三送达四在前”安全工作模式,推动全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大队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动党建与安全工作深度融合。为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党建引领筑牢安全根基,将“安全生产月”动员部署会议融入主题党日,让红色引擎驱动安全发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党支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学习,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凝聚安全发展合力。开展“党员带头讲安全”活动,党支部代表围绕安全生产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从不同岗位视角探讨安全工作要点,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图1 党建引领安全生产月系列主题活动)
(图2 党支部组织安全专题学习)
二是与企业、社区联合开展安全共建活动,多维度提升整体安全水平。与核建集团签订安全共建协议,通过深化安全管理资源共享、安全培训与教育合作、党员安全先锋岗共创、安全文化融合共建等形式,形成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整体安全治理效能,构建多元共治安全格局。
(图3 与企业集团联合开展安全共建活动,赴江苏省民防教育体验馆联合开展安全实景教学)
依托区域党建聚力体系,联合社区“近邻党建共同体”,与江北新区顶山街道闻涛社区签订核地质、辐射安全科普宣传合作协议,开展别具特色的"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为南京一中江北一小的50余名学生及社区居民精心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安全宣教咨询,在增进公众安全意识的同时也强化了科普公益职能履行。
(图4与社区联合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三是“送安全到项目、家庭、工位”,全方面筑牢安全责任意识。从 “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将安全管理延伸至工作、生活全场景,形成“大队主导、家庭联动、个人参与” 的安全管理生态闭环,真正实现 “安全无死角,责任全覆盖”。送安全到项目,针对野外蛇虫叮咬、碎石崩塌等安全风险隐患,为项目部配发蛇药、毒液吸取器、防蜱虫喷雾、安全帽等,组织学习省局地质勘查安全规范,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要求。送安全到家庭,上门发放安全宣传材料,号召职工家庭开展居家安全自查,学习高层建筑火灾逃生、用火用电用气等安全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送安全到工位,精心制作了安全十查十禁电脑桌面壁纸和安全宣传鼠标垫,时刻提醒大家做好隐患排查,保持安全警惕。
(图5上门发放安全宣传单 制作安全宣传电脑壁纸)
四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在地质项目规划、启动阶段,“把风险想在前、把制度定在前,把责任扛在前、把措施落在前”,深刻把握“预防是最经济的安全,提前是最有效的预防”安全管理规律。
把风险想在前,在项目启动前,从环境、作业、设备、人员等多维度梳理潜在风险,制定风险清单和针对性防控措施,做到“风险可知、可控、可防”。把制度定在前,针对项目特定安全风险,提前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如大队江宁区狮子咀地区铜金矿普查项目部现场地形复杂,山高路险,项目启动前大队制定《项目部公用车辆管理规定》,明确指定专人专车,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保持车况良好等防控措施,提前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把责任扛在前,在项目启动前通过“责任可视化”确保“人人有责、各负其责”。将安全责任纳入绩效考核,签订个人安全承诺书与项目部安全责任状,以责任为纽带,将安全目标转化为全员行动,从根源上降低安全风险。把措施落在前,安全管理“人、财、物”提前到位。重点项目优先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确保项目安全管理有力。项目提前规划安全预算,保障防护用品采购、安全设施建设、培训与演练等安全费用投入。
今后,核工业地质队将持续深化、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模式,总结学习先进安全生产经验,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安全保障大队地质事业健康稳步向前。(陈浩)
主办单位:江苏省核工业地质调查大队
邮编:210000
ICP备案号:苏ICP备060091600号
单位地址: 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大街11号
联系电话:025-83678326
公安机关备案号:32010202010110号